生活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海牛因為長期遭到獵捕濫殺,正面臨瀕臨滅絕的風險。巴西保育機構帶回變成孤兒的小海牛,加以人工培育,並且邀請學童前來觀摩參與,希望提升社區的保育意識,還給海牛一線生機。
工作人員細心的扶著小海牛用奶瓶餵奶,吃飽喝足後的海牛仰躺在水中,摸摸肚子顯得很滿足。這頭小海牛獲救時只有10公斤重,經過巴西保育人員兩年來的餵養照顧,現在已經長成60公斤重。
水生動物保育組織愛敏表示,「這些海牛是已成孤兒的海牛,牠們的母親可能遭到獵殺,海牛寶寶沒了母親非常脆弱,所以必須加以拯救,接受復健計畫。」
這種腹部有著白色圖案的海牛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河道與湖泊,是現存3種海牛中體型最小的一種,成年海牛可長到400公斤重,不過幾百年來遭到人類濫殺獵捕,將海牛肉和海牛皮大量出口,造成數量大減,現今已被列為易危物種,難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巴西政府也在1967年禁止獵殺所有野生動物,然而保育團體發現,直到現在巴西當地仍有漁民非法販賣海牛肉。
水生動物保育組織愛敏指出,「事實上,牠們的數量已經大幅減少,如今每一隻被獵殺的動物,都會對牠的數量產生影響。」
除了面臨來自人類的威脅,亞馬遜流域近來爆發乾旱,讓海牛失去棲身之地,加上海牛本身的生育率低,也讓數量難以回升。
亞馬遜海牛的懷孕期約為一年,哺育餵奶期長達2年,之後要轉為餵食植物,才會繼續長大。培育中心說,通常他們得花上3年時間,才能將養殖的小海牛放回大自然。
而為了喚起當地社區的動保觀念,保育團體最近特地邀請小朋友前來觀摩,了解保護這種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同時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紮根,還給海牛屬於牠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