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以台灣現代美術先驅「陳澄波」命名的小行星,日前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通過命名,並公告永久編號為「661666」。提議命名者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表示,預估「陳澄波小行星」在今(2025)年6月中會最接近地球,但屆時民眾仍須透過望遠鏡並長時間曝光拍攝才能看到。
全球首顆以台灣現代美術先驅命名的小行星「陳澄波(Chenchengpo)」,今(2025)年1月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通過命名,並公告永久編號為「661666」。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今(21)日舉行命名頒贈典禮,同時推出「陳澄波小行星」微型展。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表示,「陳澄波小行星」直徑約2.2公里,繞行太陽一圈的軌道週期為4.63年,預估將在今年6月10日前後最接近地球,民眾若想觀賞,須透過較大的望遠鏡,並長時間曝光拍攝才能看到。
「陳澄波小行星」是於2007年,由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啟生與美國學者葉泉志共同發現,並由葉永烜提議命名為「陳澄波」。中央大學副校長陳文逸表示,陳澄波是台灣美術史重要人物,希望透過命名表彰對台灣有深遠貢獻者。
由於陳澄波因228事件離世,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陳澄波小行星」之前的臨時編號為「2005EW228」彷彿命中註定,希望這顆小行星能保佑台灣往更好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