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報》報導,美國基特峰國家天文台的暗能量光譜儀計畫(DESI)團隊,近期研究發現推動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暗能量」似乎正在減弱。該團隊解釋,若暗能量持續減弱,甚至變成負值,宇宙就可能會出現「大擠壓」(Big Crunch),意即宇宙停止膨脹、進入反向大爆炸,並重新崩塌回一個奇點。
暗能量是什麼?
1990年代末期,天文學家發現某種未知力量正在推動宇宙膨脹,與預期中超新星爆炸後,宇宙膨脹會被重力抵銷的想法相反,因此稱這股神秘力量為「暗能量」。
暗能量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恆定」力量,將讓星系等宇宙中所有一切最終彼此遠離,甚至連光都無法跨越星系,並為宇宙帶來「大凍結」(Big Freeze)的最終命運。
暗能量減弱推翻主流恆定論
DESI團隊利用5000根光纖繪製迄今最詳細的三維宇宙地圖,範圍共涵蓋1500萬個星系、橫跨110億年的歷史,並根據地圖發現,當宇宙的年齡為目前的70%時,暗能量曾達到巔峰,接著一路衰退至今已減弱約10%,代表暗能量並非恆定力量,顛覆長期以來的宇宙演化理論。
目前主流理論「標準宇宙學模型Lambda-CDM」,將暗能量視為是宇宙空間本身會產生的能量,並稱這種能量為宇宙學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不過,DESI團隊成員拉哈夫(Ofer Lahav)坦言,目前對於暗能量究竟是什麼仍一無所知;目前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為何暗能量會減弱,更無法確定這是否代表物理定律正在改變。
科學家支持、懷疑意見參半
過去許多科學家對於暗能量會變化的觀點持懷疑態度,但如今開始轉而支持該論點,並認為新理論已誕生。英國愛丁堡大學宇宙學家皮考克(John Peacock)表示,願意拿1000英鎊、約台幣4萬2千元打賭該結果是對的。
不過,英國劍橋大學埃夫斯塔修(George Efstathiou)教授則認為,目前測量結果尚無法提供決定性的證據,證明暗能量正在變化,或許隨著DESI團隊蒐集更多數據,會有更確定的結論。
拉哈夫則表示,過去20年來大家一直困在恆定暗能量理論的舊框架裡,現在物理學家終於有新問題可探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算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