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對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約合台幣近3.3兆元,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認為,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利空」,建議台積電「以拖待變」,慢慢建廠,等到2028年美國總統川普下台。不過,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樂觀看待,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是國力延伸;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肯定台積電,要大家信賴魏哲家的智慧,強調台積電不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不能孤芳自賞。
台積電宣布對美國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市場不確定性拉高,專家坦言台積電增加對美投資,加上美國對墨西哥課稅,接著還有可能針對越南、印度等,將逼著設備大廠跟台積電一起遷往美國,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對於台灣產業不利。
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表示,「從產業的角度就是擔心,因為台積電是『肉粽頭』,所以當台積電過去以後,它的上下供應鏈跟著過去,就會產生空洞化的疑慮,也會影響到台灣的總體經濟跟GDP。」
分析師建議台積電「以拖待變」,因為美廠建廠速度較慢,或許等到2028年美國總統川普下台,仍可維持台灣「矽盾」戰略地位。
不過,《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則在外媒撰文,認為川普政府對科技反壟斷議題一向立場強硬,這筆投資反而能讓台積電避開川普政府的高關稅威脅,及不必要的反壟斷調查。
國內科技業大老則正面看待台積電赴美投資。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提及,「你不闖一下也不行,為什麼?因為台積電沒有辦法一個人的武林。」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控制的核心,整個技術最先進的,量跟質都是在台灣繼續發展,這個是我們國力的一個延伸、一個發展,大家絕對不要擔心。」
台積電砸近3.3兆台幣投資美國半導體,引發「美積電」隱憂,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台積電也沒有說不的籌碼,因為美國政府有諸多反制措施。
今(7)日股價更面臨千元保衛戰,觀察3月底前能否守住千元股價,短期觀察代表市場認同,但長期毛利率恐怕還是會被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