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語生俱來」活動 台、客語介紹科學原理

今仔日是世界母語日,國立科學教育館佇22、23舉辦「語生俱來」世界母語日活動,毋但用台語、客語介紹日常生活的科學原理,也有原住民語的體驗活動,閣設計劇場、親子樂團佮戶外的工作坊。科教館表示,希望透過科學、文化和遊戲,予母語真正結合日常生活,代代相傳。(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

台語導覽員 林懷民:「咱普通時的電火球仔、佮省電的電火球仔、佮LED燈,伊是毋是用電有差,咱共試看覓咧。」

用台語紹介無仝的電火球仔,予民眾了解日常生活用著的電火球仔,伊的原理原來遮趣味,除了用臺語了解科學原理,佇科教館的內底的攤仔位也有台語桌仔耍,來熟似各種動物佮植物。

台語導覽員 林懷民:「頂改咧講彼陣咱講用華語咧講,咱這馬共改做用台語來講,有當時會感覺嘛是足趣味的代誌。」

2月21是世界母語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特別佇22、23舉辦母語科學活動,科教館表示這是頭擺擴大舉行為期兩工的母語日活動,會有臺語、客語的科學展覽,也會當用原住民語的圖卡了解漁業文化和環境議題,希望用這種浸水式的遊戲體驗,幫助囡仔跳脫學校內底學的華語,真正結合生活才通予母語代代相傳。

臺灣科學教育館長 劉火欽:「這種方式沓沓仔予咱的囡仔,佇這種環境中,會使體驗著,伊的阿爸阿母、阿公阿媽講的話;伊會當繼續佇學校、佇厝內,或者是外口公共場合,攏會使來使用,予這个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會使真正對家庭釘根。」

「這是蜂王,伊的尻川較長、較大隻;這是工仔蜂。」

老師用台語tshuā逐家熟似蜜蜂的分類,科教館表示,今年的活動和傳統靜態的展覽無仝,有遊戲、展覽、親子樂團、劇場,也有戶外的工作坊,希望用多元的形式創造閣較友善的母語環境,予這片土地的各種文化好好仔傳承,抑若台語家庭若是參與科教館的母語日活動,也通累積文化部台語家庭計畫的點數。

記者 張佳倪 謝季潾 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