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4木瓜頭海翁靠沙 2隻送基隆救治、今野放

臺中的海埔,拜二(初8)發現4隻木瓜頭海翁靠沙,其中兩隻狀況較好,送去基隆照顧,尾仔順利共怹放轉去大海。毋過今仔日(初10)佇苗栗通霄,又閣發現一隻木瓜頭海翁靠沙,救無轉來,重傷死亡。(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語文)

(畫面由基隆市產業發展處提供)在海巡弟兄的幫忙下,擱淺瓜頭鯨,順利回到大海的懷抱。台中鷺鷥林沙灘,8號救援成功的2隻擱淺瓜頭鯨,被緊急送到基隆八斗子的海之生鯨豚救傷站收容,在救援團隊細心照顧下,經過一天休息,10號一早,團隊合力將牠們抬出水池,送上運送車,過程中,還不斷澆水,保持溼度,以漁船送往基隆嶼東北方海域,成功野放。

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 蔡馥嚀:「快速的可以從這個漁港旁邊,船直接從這邊載運出去,就不用再舟車勞頓,送到某個漁港去。」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組長 羅進明:「進到海裡面的這樣一個畫面,那非常令人感動,那也再一次感謝我們所有的這個救援團隊,還有市府跟海巡弟兄,大家一起協助。」


(畫面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這批瓜頭鯨,一開始被誤認是小虎鯨,經過獸醫仔細判定,確認都是瓜頭鯨。專家強調,瓜頭鯨的頭型橢圓,身體圓錐流線型,成年體長,可達2.7公尺,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的開放性海域,台灣花東海域,偶而可見,以群體活動為主。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 楊瑋誠:「不是看過很多的人,應該沒有辦法區分這兩個物種。再次的確認,有沒有頭的形狀、胸鰭的形狀,以及牙齒的數量,那我們確定牠就是一個瓜頭鯨的擱淺。」


而收容瓜頭鯨的海之生鯨豚救傷站,可以收容中部以北、花東地區的擱淺活體鯨豚、海龜,由鯨豚協會的成員、志工,還有官方協力,運作5年以來,成為救治受傷海洋動物的重要堡壘。

中華鯨豚協會監事 李宗翰:「鯨豚牠在岸上的時候,因為牠沒有浮力,牠完全是,身體是壓迫的狀況,我們不會讓鯨豚離水的時間太久,所以如果可以,我們會儘快地運送,減短運送的時間,讓牠儘快地進入水池。」


(畫面由海巡署中部分署提供)這起救援案,更是今年度首次瓜頭鯨的收容案件;而10號上午,通霄海水浴場,也被通報有1隻活體瓜頭鯨擱淺,雖然在海巡人員前往處置後,成功救援活體鯨豚,打算再送往鯨豚救傷站。不過,這隻瓜頭鯨因傷重,生命跡象不佳,最後還是無法救回牠的生命。

記者 陳佳鑫 謝政霖 基隆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