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蟻丘 形成已34000年仍有白蟻居住

科學家在南非發現現存最古老的白蟻丘,且目前仍有白蟻居住在其中,經過檢測後確認已有高達34000年歷史,大幅超越原本由位在巴西的蟻丘創下的4000年紀錄。發現蟻丘的學者說,這些土丘的年代早於歐洲最早的人類洞穴壁畫,甚至也比劍齒虎和猛瑪象等史前生物更早在當地棲息。

據美聯社報導,由來自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的學者法蘭西絲(Michele Francis)率領的研究團隊,日前在該國西方名為納馬夸蘭的乾旱地帶,發現目前已知存在年代最久、且其中仍有白蟻居住的蟻丘。

研究人員藉由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後,確認這些土丘已有高達3萬4000年歷史。

法蘭西絲直言,「我們知道這些土丘年代久遠,但沒有想到會這麼老。」

在此之前人類發現的蟻丘中,已知年代最久遠的位於巴西東北部內陸,科學家在面積相當於英國大小的土地上共發現超過2億座蟻丘,距今約有4千年左右歷史。

至於本次在南非發現的巨大蟻丘,法蘭西絲將其形容為白蟻版的「公寓大樓」,其中一些最大的土丘被當地人稱為「heuweltjies」,在南非語中意思即為小山丘,規模甚至可達到直徑約100英尺(約30公尺),且深入地下達10英尺(約3公尺)深。

這些白蟻丘在納馬夸蘭當地本來就是著名的特殊景觀之一,但在此之前卻沒有任何人對這些土丘進行調查,甚至法蘭西絲的團隊一開始也並非為了調查蟻丘的年代而來。

法蘭西絲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指出,該團隊起初是想研究為何當地的地下水是鹹水,結果發現地下水鹹度與「heuweltjies」位置高度相關,為了解土丘中的礦物質是何時被沖入地下水中,才對土丘進行年代檢測,沒想到意外發現史上最古老的蟻丘。

(蟻丘上盛開紫色花朵。圖/取自The Conversation網站)

蟻丘本身對於當地環境也有巨大助益,法蘭西絲解釋,這些土丘本身就是種天然的碳儲存庫,除了白蟻築巢時會將各種含碳的有機物質埋藏於土壤中外,還可藉由雨水將土中的碳酸鹽、碳酸氫鹽等成分溶解浸入地下水中,兩者都可以有效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碳含量。

除此之外,白蟻埋藏在土中的有機物質也成為植物的豐富養分來源,因此儘管納馬夸蘭氣候乾旱、降雨極少,但是每到春季,蟻丘上仍會盛開大量野花,成為當地著名美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