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的第3個週五,也就是春分前的週五,被定為世界睡眠日。日本東京大學日前公布一項睡眠調查報告,發現從小學生到高中生都有睡眠時間不足的趨勢。
日本中學生說道,「大概11點半就寢,不玩手機了。」、「上中學後,我通常都晚於11點睡覺。」
有別於以往的問卷調答,這個研究計畫請學生們戴上像是智慧型手錶的裝置1週,來記錄睡眠時間和節律,從全國收集了7700份數據。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入睡時間變得更晚,睡眠時間也變得更短,從小六的平均睡眠7.9小時,到了高三已經遞減為6.5小時。
東京大學教授上田泰己表示,「孩子們睡眠的時數較厚生省建議的,減少了超過1個多小時,睡眠同時可以增進腦部發展,這對記憶、學習等各種表現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睡眠指南,建議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該要達9到12小時,國、高中生則是8到10小時。
研究團隊指出,隨著社會性時差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們平日和週末睡眠節律混亂,睡眠時間不一致,容易導致課堂上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
井上雄一醫生指出,「早上爬不起來、身體不舒服的高中生很多,往下來看中學生,甚至是最近的小學高年級生也出現這樣的問題,不外乎都是生活習慣,像是晚上打電動、補習晚回家等問題造成的。」
位在日本埼玉市的一所小學,這群小學4年級的小朋友跟通信公司合作,利用測量睡眠的設備,不僅記錄自己的睡眠時間、睡眠深度變化,更進一步提出提高睡眠品質的做法,像是在房間放香氛,放鬆身心,或是將牆壁漆成淡色調,他們還向學校提議,把校內天文館在中午挪用成可以午睡的地方。
日本4年級學生說,「我一直以為睡覺只是睡覺而已,所以並不在意,但是通過改變睡眠方式,我可以在第2天以愉快的心情度過,所以我重新思考了睡眠的重要性。」
該校校長表示,這項活動不僅有助於孩子們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從開始推動這項學習計畫以來,學生們每月的平均睡眠時間也逐漸增加,比起1月份增加了40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