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逐年下滑,原先國發會預估台灣要到2025年才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今時間可能要再提前。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22縣市中,已有6個縣市的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超過2成,這些縣市分別是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和雲林縣,和今(2024)年新增的基隆市和屏東縣,等於全台有超過4分之1的縣市進入超高齡社會。
前往基隆里民活動中心,許多長者正舒服地躺在床上,透過拍打活絡筋骨,就連社區大樓外也隨處可見長者正在聊天,幾乎很少看到年輕身影。
基隆市民:「我們也75歲左右了,所以說我發現我們這邊的高齡很多啦。」
也有基隆市民表示,「如果人口老化的話,相對他們的壓力也變大,變成1個年輕人要養好多個老人。」
基隆市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以內政部統計數字來看,受到少子化影響,基隆市總人口已有2成是65歲以上長者,基隆市府推出全能關懷因應超高齡人口結構。
基隆市社會處長楊玉欣指出,「最高的目標就是達到共融,讓長者在最後比較高齡的階段,他在生活和社會參與方面都能夠很順暢沒有障礙。」
其實,台灣在2022年就已有4四個縣市被列為超高齡社會,包含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和雲林縣,今年又再新增基隆市和屏東縣,換算下來,等於這6縣市中每5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
屏東居民表示,「老年人越來越多了,越需要在這個(長照)區塊有沒有給老年人更多的訊息啦、活動啦。」
許多屏東縣民有感人口老化,專家提醒,目前台灣已經有超過4分之1的縣市步入超高齡,呼籲台灣必須積極發展AI或數位轉型,才能解決年輕勞動力市場短缺問題,另外政府財政稅收逐年減少也是考驗。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因為年輕勞動力的減少,它(政府)的稅收可能因此而減少,另外一方面它要花在銀髮族的這種所謂的這個社會保險,或者社會救助的支出會增加,所以可能會影響到政府的一個財政。」
專家預測,台灣可能不到2025年超高齡社會就會提早報到,未來銀髮產業和幼兒青年產業結構可能有所消長,呼籲政府及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