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國際記者王雪靜在報導中指出,「語言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用來認識世界的範疇,讓我們更好地融入這個國際且多元化的環境。」
在義大利,平均每5名小朋友就有一名是在雙語環境中成長。
根據歐盟官方報告指出,將近半數國家的教育系統將英語指定為必修外語。超過9成的中小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法語與德語則是第2、第3常見的外語學習選項。
任職於托斯卡尼鄉村的小學校師Matteo提到,隨著越來越多移民進入義大利,雙語家庭的數量也大幅增加。
義大利小學教師Matteo表示,「在我工作的地區,大多數的外國人(孩童家長),主要來自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
日文、韓文與中文, 近年因亞洲流行文化全面進軍歐美地區,學習熱度達到新高,皆擠進全球前10大人氣語言排名。
義中翻譯工作者Gianni指出,「我從2015年開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說語言老師、商店售貨員等等。」
學習中文超過5年的義大利翻譯工作者,透露隨著中國市場的快速擴張,需要中文能力的工作機會供不應求。
Gianni進一步表示,「比如說,你知道在米蘭和在普拉多有很多中國人,所以如果你住在這2個地方,你會有很多機會跟他們合作。」
在中國孔子學院於國際間引發諸多爭議後,中文曾一度缺乏學習意願。台灣近來由僑委會積極於海外,輔導成立教育機構,以正體中文教授並推廣具台灣特色的語文教學。
羅馬中文學校教師曾美禎指出,「比如說我們有8到12歲的小朋友,他們自己對於東方文化很有認同感,然後也覺得學習中文對未來不管職場或各方面文化的深入體驗上會更有幫助,所以他們自己有意願來學習中文。」
語言的靈活應用固然重要,對於僑胞孩童而言,台灣文化認同感才是首要。
羅馬中文學校教師陳易文提及,「我們舉辦這個僑校是為了讓孩童對台灣更有認同感,就是他知道自己是台灣義大利人,所以他如果可以學習中文,那他跟台灣的家人間的交流也會更多。」
如何創造有效的雙語學習環境,讓孩子體驗到語言的實用價值,將成為現代父母與國家社會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