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科會將攜手8大部會,啟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預計從2024年到2027年,將投入高齡相關科技預算約95億元,營造友善高齡者環境,其中高齡者的數位落差高達47%,也就是不到半數可以利用數位工具,與社會連結。
台灣預估在2026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佔21%,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照顧比也將達到12.7%。而扶老比在2025年為1:4,到2040年時將達1:2,其中高齡者數位落差也是問題,只有47%高齡者可以利用數位工具與社會連結,遠低於平均的9成左右。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說:「其實一個高齡者要跟社會連結,沒有數位工具是很難的,交通也要數位、溝通也要數位。」
10日下午,國科會結合8大部會,正式啟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將在未來4年投入高齡相關科技預算為95億元,也希望帶動高齡經濟,其中在改善高齡者數位落差上,學者認為要要科技與人才並重,以現有散佈在各鄉鎮的樂齡學中心作基地,投入經費擴充教材與師資。
台師大社教系教授張德永表示,「基本上要研發教材培養種子講師,然後透過我們的這種數位學習基地把它撒出去,大概這幾個面向同時去進展。」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預估在2036年老年人口佔28%,來到「極高齡社會」,包括美日韓等國因應高齡化社會,都希望從被動照顧,透過科技,翻轉成為高齡者「主動賦能」。
此次行動計畫也提出四大主軸,包括推動市場經濟、擴大數位賦能、提升照顧效能、優化高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