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彰化的東螺溪免於成為丟垃圾的熱點,彰化縣府在2021年開始進行整治,也除去多餘的雜木樹欉。但最近卻有民眾又發現,才過了半年時間又是雜草叢生,丟垃圾的情況依舊。縣府表示,目前正在啟動的水綠廊道工程,將會以生態工法呈現原生樹種的護岸,也會加強取締。
來到彰化東螺溪的埤頭段,成排木棉樹讓視野相當開闊,但在堤岸的另一邊,卻被人丟了大批農業廢棄物,這讓長久維護生態的社區大學很心疼,因為距離上次的清理,大約才隔半年。
彰化湖埔社大執行長林淑玲指出,「當初在疏濬的時候,它會把一些泥沙也覆蓋在我們的河堤、岸邊,所以它有一些植物的種子,透過在疏濬的過程當中,它就撒在它的泥土裡面了,所以當雨水來的時候,它又長出來了。」
東螺溪流經彰化的北斗,田尾和埤頭等3個鄉鎮,長度約有4.1公里,之前因為雜木叢生,成為傾倒垃圾的熱點。
彰化縣府在2021年開始分階段整治,不僅進行疏濬,也除去雜木和草叢增加視野通透,但最近又發現垃圾增加了。生態學者表示,應該由整體規劃考量。
彰化縣社區大學生態講師謝文猷說:「雜草不是說它百分百就是不好,有些雜草它也是蝴蝶的食草,但是如果以整個環境的整體面來講的話,當然如果說我們有做一個整體規劃,這樣對整個環境會比較好一點。」
而彰化縣府表示,目前已經編列7.6億進行水綠廊道工程。而目前的植被並非要完全汰除,只是要用原生的樹種漸漸取代現況,需要時間才能營造。
彰化縣府水資處副處長黃俊峰說:「引進一些台灣原生種,慢慢去取代一些比較雜亂的草跟林相,慢慢來做植生的演替,不過這都需要時間啦。」
水資處表示,將會以生態工法呈現原生樹種的護岸,而目前至少維持景觀的通透性,讓民眾提高接近意願。另外透過監視器取締,來減少濫倒垃圾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