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今(2023)年初以來爆發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累計感染病例有29萬人,其中將近1500人死亡,是去(2022)年同期的5倍;爆量的病患幾乎壓垮當地的醫療系統。有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高溫和雨季延長,提供病媒蚊有利的繁衍條件,讓疫情傳播更加難以控制。
醫院人滿為患,病人一床難求,孟加拉爆發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感染人數已經高達29萬,1400多人死亡,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穆格達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尼亞圖扎曼表示,「經過新冠疫情後,只有登革熱讓我們受苦這麼多,其他疾病都沒有對我們國家造成如此嚴重的打擊。」
長期研究蚊蟲的孟加拉昆蟲與動物學家巴沙表示,在他25年研究生涯中,從沒見過如此嚴重的登革熱疫情。
巴沙認為,「溫度、濕度以及其他因素,正因氣候變遷而改變,這些季節性變化為白線斑蚊創造理想的繁殖環境,白線斑蚊也跟著適應氣候變化。」
6月到9月是南亞的雨季,白線斑蚊在這段期間最為猖獗,以前這種蚊子只會在乾淨的水中繁衍,白天叮咬、散播病毒。
然而經過3年的研究,巴沙發現白線斑蚊適應了氣候變化,可以在幾乎任何類型的水域生存繁殖,並且也會在夜間出沒叮咬。
以往登革熱在孟加拉的傳染高峰是7到9月,但醫院觀察到,這幾年病例出現時間開始提早並且拉長。像是今年4月底就出現病例大增的現象,疫情更持續延燒到涼爽的10、11月。
由於全球暖化,不只是孟加拉的登革熱疫情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過去20年來,全球登革熱病例數增加了8倍。專家也擔憂其他透過蚊子傳染的疾病,例如茲卡病毒、黃熱病等,都會進一步傳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