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冬山鄉大進村是全縣較早開發的休閒農業區,主要種蓮霧和文旦柚等作物,但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當地水源匱乏,尤其是7到9月枯水期許多農作都乾枯而死,讓農民苦不堪言,盼水源問題獲得解決。但當地要取水需獲得寒溪部落同意,縣府只能先做農地重劃,再解決水源問題。
來到冬山鄉大進村,可以看到蓮霧樹都乾枯,沒有綠葉,一旁也有許多乾枯倒木,這裡是宜蘭縣較早開發的休閒農業區,主要種有蓮霧和文旦柚等作物,但當地缺乏穩定水源,近年又受極端氣候影響,每年7到9月枯水期更是嚴重缺水,讓在地農民苦不堪言。
冬山鄉民代表蔡東海表示,「因為水源不足,造成這些水果都給它乾掉,曬日,尤其如果夏天、乾旱時,所以今天大家才有這個共識,希望能夠引水進來。」
大進村旁邊山區的水源難以保存,很容易流掉,要取得穩定灌溉水,需從附近的打狗溪和寒溪取水,但兩條溪流都位在上游寒溪部落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內,即使經過溝通,部落還是不同意大進村引水。
冬山鄉大進村長張進益指出,「現在是希望說能夠從寒溪那,古魯那引水進來,這樣水才會夠。」
縣政府近年啟動大進村的農地重劃案,希望為當地農田建設農水路,解決灌溉水不足,以及農民進入田區沒有道路的問題,但水源從哪裡來至今還是沒有解方。
宜蘭縣政府地政處長李先智表示,「所以基本上大進重劃,目前一定會有基本的側溝,未來我們協調完之後,看是不是能夠爭取既有的公井,提供一些水源,也納入我們一些側溝的系統。」
因為沒有穩定水源,縣政府只能在大進村進行旱地重劃先完成當地的農水路,後續再解決水源欠缺的問題,縣政府表示,未來會與農田水利署等單位溝通,爭取既有的公井提供水源,納入重劃後的側溝系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