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日本神奈川縣的廠房,看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工作室。一位年輕男子從階梯爬進機器人的軀幹,關上艙門,開始測試機器人進行轉身與各種關節操作。
這台身高約4.5公尺、重達3.5噸的機器人,是「燕工業公司」創業後首度研發的產品原型。
創業的執行長吉田龍央現年25歲,就讀明治大學理工學部期間就熱中新創事業文明,2021年8月設立「玄鳥重工業」,2022年11月改名為現在的「燕工業」,同時把總公司由神奈川縣遷往東京都,但仍保留神奈川的廠房。
鋼彈起源於1979年的動畫電視影集《機動戰士鋼彈》,由於大受歡迎,40多年來各式各樣的電影、電視影集、漫畫、小說、乃至於模型、電玩等周邊商品,多不勝數,成為日本次文化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
2009年日本曾經爭取2016奧運主辦權,鋼彈就是提案中的主角之一。2021年的杜拜世界博覽會,日本館的展場中當然也少不了巨大的鋼彈模型。
吉田龍央算是成長於鋼彈時代的年輕人,而他創業後首度公開的產品,造型也和鋼彈系列主角的機器人非常相似。
吉田龍央說:「為什麼要做這個?一開始就想要做新穎的東西。日本有動畫產業、電玩產業、機器人產業和汽車產業。所以我就以『這是日本』為發想,這就是我一開始的想法。」
根據燕工業公司的網站介紹,這個以鋼彈為藍本的機器人,兩隻腳下有4個輪子,整個機身的關節有26個。除了能依照環境需求,調整為機器人模式和車輛模式,機身的顏色還可以隨客戶要求調整。
吉田和他手下的員工,研發這個機器人不只是為了好玩,而是希望能在真實世界中有所貢獻。
吉田龍央表示,「例如災害救難的現場,許多的場合都可以用到機器人。如果能有一個多功能的機器人,在必須限制機器人數量的場合,由一台機器人做多種工作,這是我們所想要做到的。」
這樣一台可以由真人坐進駕駛艙進行操作的機器人,價格並不便宜。燕工業開價4億日圓,相當於新台幣8700萬元,初期限量5台,在日本國內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