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財政年度到今年9/30結束,若準國會無法度佇9/30進前,達成臨時撥款法案的協議,美國聯邦政府可能自10月開始就無經費通用。主要原因是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希望減少預算,包括提供予烏克蘭的援助也會受著影響,目前法案敢有通過?猶是無清楚。(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美國國會今(2023)年6月才通過舉債上限法案,讓政府免於債務違約的風險,但是眼前又面臨類似的困境,因為美國本財政年度將在9月30日結束,明年的預算案卻還在國會卡關,如果國會兩黨10月1日之前無法達成協議通過預算案,拜登政府將面臨關門危機。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政府關門可能會影響各個層面,包括食品安全、癌症研究到兒童啟蒙計劃,為政府提供資金是國會的基本職責之一,現在是共和黨人實現選民之託的時候了。」
拜登指責少數共和黨極右派團體背棄承諾,意圖讓政府癱瘓。目前有12項為政府提供資金的撥款法案有待國會通過,但為了降低政府赤字,共和黨強硬保守派議員主張再砍支出,包括刪除240億美元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為了整合共和黨內的歧見,眾院議長麥卡錫忙得焦頭爛額。
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指出,「我們會繼續溝通,我相信如果你不給軍隊預算,你不通過邊界預算,我想就算讓政府關門,你也很難說你贏得勝利。」
美國政府過去曾有多次關門紀錄,最近一次發生在2018年12月22日,當時川普拒絕簽署不包含美墨邊境築牆的支出法案,因此導致政府關門停擺,直到2019年1月25日才恢復。
專家評估,這次關門機率約為50%,一旦政府停擺,不只數百萬聯邦政府員工將被迫放無薪假,也將對經濟造成一定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