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主動脈置換手術 供心臟病患者新選擇

不少罹患心臟主動脈狹窄的長者,雖然走路會喘也有胸悶等症狀,卻因為擔心動刀不治療。現在有醫療院所透過微創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置換方式,為高風險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86歲高女士有三高和氣喘病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恢復順利,還能常常步行到醫院到當志工。

63歲的凃女士也是主動脈狹窄患者,她因先天脊椎後凸、肺功能不全,若接受傳統手術風險高,醫療團隊從頸動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凃女士說,「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所以生活上很不方便,走路會喘,動了手術,生活上就慢慢地改進,不再像之前那麼喘。」

林口長庚醫療團隊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除了先天性外,就是因為自然老化造成心臟瓣膜鈣化。如果瓣膜狹窄,無法正常打開,心臟無法有效送出血液,供應器官養分,會使得心臟常常處在過勞,患者可能會開始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現象。

林口長庚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表示,「主動脈狹窄常見的症狀,大概就是三大類,包括胸痛、昏倒跟喘。喘就是心臟衰竭,一旦出現症狀,預期存活年大部分是2年到5年之間,所以是相當危急的。」

團隊分析,經導管瓣膜置換算是微創血管內治療,大部分病人可在不插管麻醉下手術,健保也已經針對部分高風險族群進行給付。

醫師也提醒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患者,因早期多為無症狀,一要定期追蹤治療,也要控制飲食和血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