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大運跆拳道項目比賽,將於7月29日到8月4日於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體育館舉行,共7天,分為對打賽以及品勢賽,預計產生23組冠軍。
比賽規定
根據成都世大運競賽規程,跆拳道對打賽總共有28名國際裁判,品勢賽16名。規則依照世界跆拳道聯盟的最新技術規定,若有爭議,則以英文文本規則為主。
選手比賽時均需穿著世界跆拳道聯盟認證的防護裝備,除了頭部的PSS電子護具系統,不得在頭上佩戴任何物品。
攻擊得分
合法的技術包括緊握拳頭,以指關節正面直擊對手的「正拳技術」、以腳踝以下部位攻擊的「腳部技術」。
得分區域包括受護具保護的「軀幹」,但嚴禁攻擊脊椎;鎖骨以上的「頭部」,則僅允許以腳部技術攻擊。
1分 | 有效正拳技術擊中軀幹護具 |
對手被「犯規(Gam-jeom)」 判罰 | |
2 分 | 有效踢擊技術擊中軀幹護具 |
3 分 | 有效踢擊技術擊中頭部 |
4 分 | 有效轉身踢擊技術擊中軀幹護具 |
5 分 | 轉身踢擊技術有效擊中頭部 |
得分無效 | 選手以違規行為後得分 |
「Gam-jeom」犯規
若賽事中出現犯規行為,會被判對手得分。
比賽進行中:
- 倒地、逾越邊界線抓推對手、抬腳阻擋
- 踢擊對手的腳以阻止對手的攻擊、瞄準腰部以下攻擊
- 腳抬高於腰部並在空中踢4次或以上
- 抬腳在空中或踢擊超過3秒,企圖阻止對手潛在的攻擊
- 近身以足內側或足底攻擊對手軀幹
- 裁判宣告「離開」(Kal-yeo) 後攻擊對手
- 以手攻擊頭、膝蓋衝撞、攻擊倒地對手、近身時攻擊電子頭盔後面
其他犯規:
- 規避或拖延競賽
- 對裁判判決做出不當抗議
- 挑釁對手及教練
- 教練或選手出現嚴重不當行為或違反體育道德
- 不停聽從裁判指示或判決
- 企圖干擾或影響比賽結果
- 非經認證的醫護人員或是其它隊職員坐隊醫席
若參賽者犯規後再做出攻擊行為,裁判可以給予第二次判罰。
對打個人賽
每重量級別最多1名運動員,因此對打個人賽,每個國家最多允許報名的人數共為16人,分別為8男8女。
根據世界跆拳道聯盟新制規則,跆拳道比賽為3戰2勝,各回合中間有休息時間。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晉段組吳小姐解釋,跆拳道沒有比分上限,但若單一回合雙方落差超過12分,或其中一方犯規5次,則對手獲勝;若回合比分相同,會按照攻擊得分部位的點數判定,或有無「旋轉度數踢」等技術分,因此同分也會產生勝方,誰先拿下兩回合就獲勝。
對打團體賽
對打團體賽分為男子組和女子組,每個國家最多允許每性別組別1支隊伍參賽。隊伍組成由3名運動員加上1名替補員,共4人參加團體賽。男子組總體重應在300公斤(含)以下;女子在260公斤(含)以下。
比賽採用單淘汰制,每一輪比賽5分鐘,允許無限次數替換選手,但每次上場最少需要20秒;而只要「犯規(gam-jeom)」15次,則裁判懲處(PUN),由對手獲勝。
選手必須使用頭部PSS電子護具系統。如果比賽中出現RSC(因裁判停止比賽獲勝,即擊倒對手),獲得10分;打成平手,則增加1分鐘的延長賽,若有一方放棄得分,或2次犯規就輸掉比賽。
品勢賽
品勢是將跆拳道攻防基本動作組合成訓練拳套,除了能練習,也是跆拳道選手晉級、晉段測試的基本要項之一,動作結構重視規範、協調、氣勢,是適合欣賞的跆拳道比賽。
品勢個人賽,各國推派男女各一名代表出賽;團體賽則分為男子組及女子組,各為1隊3名選手;混雙項目為男女各1人。
通過預賽的20強可進入半決賽,前8強則晉級決賽。決賽中應展示1個公認品勢和1個自由品勢,兩個項目評分各占比50%;所謂自由品勢,是以跆拳道技術為基礎,結合音樂及編排,展現力與美的項目。
預賽 | 半決賽 | 決賽 | |
男子個人 | 太極七章 | 高麗型 | 平原型 |
太極八章 | 金剛型 | 自由品式 | |
女子個人 | 太極五章 | 太極八章 | 太白型 |
太極六章 | 高麗型 | 自由品式 | |
混雙 | 太極八章 | 金剛型 | 十進型 |
高麗型 | 太白型 | 自由品式 | |
男子團體 | 太極七章 | 高麗型 | 平原型 |
太極八章 | 金剛型 | 自由品式 | |
女子團體 | 太極五章 | 太極八章 | 太白型 |
太極六章 | 高麗型 | 自由品式 |
每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示公認品勢的時間應短於90秒,自由品勢時長則在90至100秒間,展示兩個品勢之間的等待時間需要超過30秒。除了冠亞軍得到金銀牌,積分第3、4名都將獲得銅牌。
賽程
跆拳道比賽不論對打或品勢項目、個人或是團體戰,32強、16強、8強、準決賽至決賽誕生冠亞軍,所有賽程都會集中在一日內完成。
7/29 | 男子個人品勢:黃奕承 | 女子個人品勢:胡子萱 |
7/30 | 男子團體品勢:黃靖彤、林禹翰、馬允中 | 女子團體品勢:陳歆雅、簡湘玲、郭彥妤 |
混合雙人品勢:徐語澤、黃品潔 | ||
7/31 | 男子54公斤及以下級:陳家樂 | 女子46公斤及以下級:黃映瑄 |
男子63至68公斤級:邱義睿 | 女子53至57公斤級:羅嘉翎 | |
8/1 | 男子54至58公斤級:黃昱翔 | 女子46至49公斤級:施云偵 |
男子74至80公斤級:陳均瑋 | 女子62至67公斤級:林婕妤 | |
8/2 | 男子68至74公斤級:謝宗佑 | 女子57至62公斤級:邱少萱 |
男子87公斤以上級:鍾俊傑 | 女子73公斤以上級:馬婷霞 | |
8/3 | 男子58至63公斤級:徐晧祐 | 女子49至53公斤級:蘇柏亞 |
男子80至87公斤級:簡俊仁 | 女子67至73公斤級:蔡念恩 | |
8/4 | 男子團體:簡俊仁、邱義睿、徐晧祐、鍾俊傑 | 女子團體:邱少萱、羅嘉翎、馬婷霞、蘇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