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13日公布首份中國戰略報告,內容提到經濟要降低對中國的嚴重依賴、去風險化,也將台海和平列入其中,支持民主台灣,並敦促擴大與台灣的關係。德國將繼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及夥伴合作關係。
德國政府經過數月討論,13日公布史上第一份「中國戰略」,篇幅長達64頁,作為未來與中國打交道的綱領。
其中的原則性內容是:中國是夥伴,但也是競爭者和體制對手,同時將台海和平列入其中,支持民主台灣,將加強合作。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指出台海是全球經濟的生命線,她也呼籲歐洲團結對抗中國的貿易脅迫。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指出,「我們也不想這樣做,但中國市場也同樣需要歐洲市場,因此我們不能對周圍的緊張局勢無動於衷,台灣的軍事升級也會對全世界數百萬人構成危險,因此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
雖然報告中對中國人權及中俄關係用詞強烈,但對於如何在經濟方面降低對中國依賴及去風險化,則比較模糊。
學者認為這份報告首先展示德國梅克爾路線的結束,以及德國呼應歐盟對中策略方針,但中德兩國經濟關係緊密,戰略如何在現實中發揮作用,及落實到位還有待觀察。
淡江大學歐研所副教授張福昌分析,「如果要徹底實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那它的成本是相當高的,雖然對中國的政治軍事行動上面有很多批評,但是德國政府還是強調,它還是維持所謂的一中政策。」
中國外交部則批評德國將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只會適得其反。另外在東協外長峰會場邊,美國國務卿跟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碰面,這是一個月內兩人2度碰面,路透分析是為了拜習會鋪路,美國國務院則表示布林肯再次當面和王毅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