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幾年各國性平運動興起,但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性別不平等的狀況過去10年來沒有改善,對婦女存有偏見至今根深柢固。聯合國2030年的性平目標,可能無法如期達成。
全球要在2030年以前實現性別平等的目標恐怕不樂觀;聯合國12日最新報告,過去10年來,性別不平等的狀況一直沒有改善,文化偏見和壓力,持續阻礙女性賦權。加上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導致許多婦女失去經濟收入,讓性別權力不對等的情況持續惡化。
加拿大非政府組織Women in Governance創辦人蔻蒂希指出,「為什麼進展如此緩慢,與女性在職場上所見到的系統性障礙有關。坦白講,性別歧視與無意識偏見程度很高,我們需要更具包容性的文化,我們需要組織訂定支持女性的政策。」
儘管有婦女權利運動例如「MeToo」、反騷擾運動「Time's Up」等,報告發現「10年來對女性的偏見沒有改善」。例如全球69%人口仍然相信男性比女性能成為更好的政治領袖、27%認為女性男性享有相同權利對民主至關重要。46%相信男性應有更多工作權利、43%認為男性是更好的商業領袖;此外,報告還發現每4個人當中就有1個以上相信男人打老婆是合理的。
蔻蒂希說:「讓自己為了立足世界做好準備,即便她們覺得沒有準備好,當她們獲得晉升時,總是有這種冒名頂替症候群佔據腦海,因此女性應該跳到這個機會上,需要為爭取這個機會舉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這份報告指出,有偏見的性別社會規範在全球普遍存在,將近90%的人,至少有一種偏見,這些偏見在男性、女性當中都很普遍,也就是說,偏見早已根深柢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人類發展報告辦公室主任孔塞桑表示,損害婦女權利的社會規範,會阻礙人類發展的開拓,確保女性自由與自主,才能人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