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18日通過史上最大的氣候政策改革案,預計在2030年之前,歐洲碳排須比2005年較少62%,工廠也不再擁有免費碳權,高碳排進口貨物會被課碳費。目前法案正等候各國進行最終批准,若確定上路,歐洲污染環境成本將大幅提高。
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指出,「我們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碳中和洲,針對碳交易市場、碳邊境調整機制及社會氣候基金的改革,都是促使歐洲綠色協議步上正軌的核心和附加元素。」
歐洲碳市場要求發電廠和工廠等高污染產業,必須購買碳排許可,才能增加污染排放量。這項措施2005年至今成功減少工廠碳排43%,但仍不足以達到歐盟更具企圖心的減碳目標。
去(2022)年歐盟國家與議會達成協議,同意採取多項新措施,如今改革案在議會通過,2034年後工廠將失去免費碳權,明年開始船舶排放也將納入碳市場,高碳排進口項目如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子和氫,2026年起會被課徵高額碳費。
梅索拉提及,「新政策也會對非歐盟生產者計價,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不會讓境內的工廠因為外部競爭者而處於劣勢,他們若將產品銷往歐洲,也得支付碳排費用。」
歐盟也將針對汽車和建築的燃料碳排實施新的歐盟碳市場,並動用約新台幣2.8兆元的歐盟資金,補貼受影響消費者。
目前新法仍待歐盟各國進行最後核可,預估還須耗費數週。不過,由於市場預期會有改革,歐盟碳權價格這幾年已大幅上漲,為歐盟籌得數10億歐元資金投資氣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