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列1667家未登記農地工廠 彰化縣558家最多

3月21日,低汙染未登記農地工廠的申請納管截止,經濟部今天說明,會列出全台1667家優先查處的未登記工廠名單。地方政府還表示,需要普查才會了解工廠的實際情況。但有環團認為,中高汙染工廠也應該有特定工廠登記的退場機制。

低汙染未登記農地工廠申請納管期限3月21日截止,31日經濟部召開記者會,統計全台有3.3萬家工廠申請納管,未來必須提出改善計畫,在2030年3月19日前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至於未登記工廠,則開出了1667家優先查處名單。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主任郭坤明指出,「3月份經濟本部有先徵詢,環保署、勞動部跟消防署的資料,把目前列管資料庫裡頭,疑似他們認為比較有風險之虞的部分,我們這個禮拜已經交下給各地方政府,這將近2000家的名單。」

經濟部指出,申請納管的工廠中,含有列管名單外的黑數,因此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市出現了納管率破百的情況,目前正要求地方政府進一步校正。

至於優先查處未登記工廠名單,以彰化縣的558家最多,彰化縣府認為,還要實際普查,數據恐怕也會失真。

彰化縣經濟暨綠能發展處副處長蕭麗玲表示,「從來沒有人對這種東西去做普查,地方會再去查。會去查看一下,他給的名單要查看實際情形是什麼,他那個是很多年以前,或是怎麼樣,我們也不知道,搞不好現在他已經沒有工廠了。」

環保團體則表示,樂見政府確實管制低汙染工廠農地工廠,但對中高汙染工廠,則要建立特定工廠登記的退場機制,否則就是打臉守法轉型的業者。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研究員蔡佳昇說,「政府的主張,經濟部應該要檢討,他們對於中高汙工廠,特登的退場機制,只要它是有重大違規的紀錄,就應該要撤銷它的特登,這樣才比較符合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經濟部要求1667家優先查處名單,各縣市政府要在年底前完成,強調工輔法等法令皆已完備,納管輔導金及營運管理金共有24億元可供運用,後續能否確實執行,各界都在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