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和中央畜產會合作推出要經過較嚴格審查的台灣豬標章,但公信力卻備受質疑。包含有張貼店家,並非百分百使用國產豬,或是切結書任意修改內容。因此農委會宣布,審查以及核發標章等工作,都收回由農委會辦理,並清楚宣示使用此標章,除了腸衣可以使用進口的之外,豬肉的原料一律要使用國產。
這個綠底金豬的台灣豬標章,原是養豬產業希望在開放萊豬進口後,政府能製作推廣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的國產豬標章,好區隔進口豬,結果才正式上路半個月,農委會就宣布要檢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我們會深刻地檢討哪些還需要再改進的,從今天開始,我們讓所有的台灣豬標章的管理審核的機制,回到農委會畜牧處來處理。」
原先審查核發標章的中央畜產會想衝高申請量,希望業者多響應,但鬍鬚張、家樂福等業者,配合申請卻因未百分百使用台灣豬遭質疑,標章反而被下架,執政黨立委直批農委會自毀公信力。
農民進黨立委高嘉瑜13日質疑,「你也造成我們台灣豬標章的誠信破產,因為你沒有落實百分之百的台灣豬,導致這樣的台灣豬標章,陷我們的商家於不義。」
台南市長黃偉哲甚至建議農委會,也許不必執著推動標章。
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最忌諱的就是已經在使用外國豬,然後它的標示本土豬,這樣子也傷害了標章的公信力。所以我覺得其實如果農委會不堅持的話,我覺得那個標章就改成標示,改成業者自主的標示,這樣子大家都清楚了。」
台灣豬標章為人詬病之處,還有業者申請前必須簽切結書,原版本是主原料「為國內飼養之豬隻」,後來平面媒體爆料,是畜產會逕自同意加字,變成「『多』為國內飼養之豬隻」,恐有解禁、開後門之嫌。農委會重申,張貼標章一律使用國產豬,只有一項例外。
農委會主秘范美玲表示,「我們唯一的例外就是腸衣的部分,我們是全店必須要使用台灣豬,我們才會核發台灣豬標章。」
獲標章又被下架的家樂福表示,在政策更明確後,不排除再申請的可能,但現在沒標章其實影響不大。
家樂福公共事務服務部經理張君鴻回應,「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影響真的還好,即使現在目前沒有使用這個標章,其實對我們來說,我們還是會繼續跟消費者溝通,我們是使用台灣豬。」
標章收回由官方辦理,農委會坦言會精進管理作業,盤點檢討各種狀況,也凸顯短時間推動上路,執行力大受考驗,還沒達成清楚標示的目標,公信力先受質疑。
台灣豬標章屢傳爭議 改由農委會核管
溫正衡 林靜梅 郭俊麟 / 台南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