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推「固體再生燃料」 將廢棄物燃料化

上個星期,南投草屯垃圾轉運站發生大火,再次燒出地方沒有焚化爐和垃圾堆置問題,環保局指出各地焚化爐收受一般事業廢棄物,排擠家戶垃圾處理。環保署目前在推動要把廢紙、木質纖維等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預計可減少三分之一的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爐,提升家戶垃圾的處理量能。

熊熊大火在黑夜竄出,草屯轉運站的垃圾堆置成山還自燃,讓南投環保局大喊焚化爐收歸國有,以免各縣市因議會要求只燒事業廢棄物,而排擠家戶垃圾處理。

 
最近環保署等單位,力推將廢紙、木材與木質纖維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希望讓這些非有害的事廢,最後能作為工業鍋爐的燃料,發揮剩餘價值。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到最後它最後一哩路,就是能夠把它的熱值發揮出來,取代我們的化石燃料(減碳)、煤炭,還有石油這些化石燃料。」

環保署表示,目前事業廢棄物的年產量約家戶垃圾兩倍,達兩千萬噸,其中26%進入一般焚化爐,若能將熱值較高的廢棄物回收做固體燃料,單獨燃燒可提升發電效率,也可減少約三分之一一般事廢,進入一般焚化爐處理,提升家戶垃圾處理量。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我們希望這個時候,高熱值的不要進到我們的焚化爐,走固體再生燃料這樣的一個途徑,透過產業的合作,我們把這些高熱質引導出來之後,家戶垃圾的處理能量一定會提升。」

事廢應由經濟部主責處理,但長年送往一般焚化爐排擠家戶垃圾處理,對此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會朝向自行處理的方向來努力,推動SRF是方法之一,不過目前國內仍處於推廣階段,若沒有足夠的企業願意投資工業鍋爐,使用固體再生燃料,就難以創造穩定供需鏈,去化這些廢棄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