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調查安寧照護品質 認醫院評鑑未落實

為了讓末期病人得到善終,國內早就開始推動安寧療護。但日前監察委員調查國內的安寧照護品質,結果發現,國內醫院評鑑未落實安寧品質。衛福部表示,將持續改進。

安寧療護是為病人善終權益而提供的服務,但監委江綺雯、田秋菫等人近期調查國內的安寧照護品質,結果發現,國內醫院評鑑未落實安寧品質,就連乙類安寧訓練人員,也只需受訓13小時加實習8小時,遭質疑未必有能力照顧嚴重且病況複雜的末期病患。而且衛福部其實都已看到這些問題,但卻未設法解決,

江綺雯表示:「乙類就是為了要擴大給地方、普及到各個地區去,所以她說你只要上13小時,甚至於可以用電視來實習。一個末期病人症狀那麼多,這樣夠嗎?」

監委表示,近年來監察院不斷接到民眾陳情,發現衛福部的醫院評鑑難以正確評價醫院安寧品質,且依照WHO的規定,安寧療護並沒有限制疾病種類及病程,但國內健保署卻限制於癌症、運動神經元、及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且安寧對象也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主法規定不符,因此提出糾正。

成大名譽教授趙可式表示:「病人穩定了我們就要回家居家。可是有些病人他還是有困難,譬如說他租的房子,家裡沒有別的人可以照顧他,要找一個可以住的地方,可以他到附近的一家(醫院)去,3天以後從急診就逃回來。他說我是從天堂到地獄。」


衛福部公關主任王哲超表示:「我們衛福部對於推動安寧療護,不管是在服務體系的建立,跟法規的改進,大家有很多的努力跟投入。對於監察委員今天所提的一些指正意見,我們未來衛福部會在這部分加強推動及改進。」

監委及專家都認為,衛福部應落實台灣安寧醫療政策白皮書內容的各項政策建議內容,才能提供我國安寧療護品質健全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