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知衰退 與高血壓、頸動脈流速有關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台灣在去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其中,認知功能衰退常是高齡社會中產生健康照護需求的主因之一,國衛院與北榮研究團隊合作,針對1,684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高血壓且頸動脈流速較低之年長者,有認知功能衰退風險。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表示,「我們看到的一個端倪就是說,(頸動脈)流速比較低的人,他可能也就是大腦是有比較小的、他可能是一個萎縮的,他的裡面的這些微血管,他也有比較多的損傷。」
研究團隊表示,頸動脈流速低反映出的是大腦血液循環不佳,會增加缺血性中風以及認知退化,而且過去研究也顯示,頸動脈流速慢,可能也代表著腦部血管活動力不佳,即使還沒有中風,也可能會因為狹窄導致流速不夠,認知功能會比較差,像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或血管型失智症也都跟血管老化、硬化有關。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表示,「就是兩側的頸動脈,是供應我們大腦血管很重要的一個來源,所以如果說頸動脈的血流不好,或是頸動脈有狹窄的話,他就會影響到大腦的一個循環狀況,有些人是直接就造成中風,有些人是一些慢性影響,就造成認知功能衰退。」
研究團隊提醒,包括抽菸族、三高族群都是認知功能退化及血管病變的高危險群,民眾除了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多運動來促進血管健康,也建議高危險群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