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小學校長,張榮輝退休後沒有忘情教育工作,祖父母節第十年這一天,他和太太變裝土地公土地婆,象徵祖父母守護孫子女的重要角色。
張小妹妹說,「我最佩服他的是,是每次他都在工作,而且他退休了以後,他還教人家讀書。」張榮輝表示,「因為阿公阿嬤跟孫子女之間的關係,會正向的引導父母親和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的關係,所以這個是好事。」
祖父母是孫子女的守護者,是寵愛者,有時又是歷史學家,台師大林如萍教授調查發現,最多祖父母認為,自己是孫子女的救火隊。
陳爺爺說,「(孫子女)上下課他(兒子)如果沒辦法,他就打電話說爸爸,你去載孫子,你去載一下這樣子。」
林如萍另外調查發現,12到24歲的年輕人,超過半數認為和老年人互動不自在,甚至難相處,但假若祖孫關係好,年輕世代對老人的刻板印象越少,「就是說住在一起不是重點,但是如果祖孫的互動關係比較好,他跟一般的老人的相處,就相對比較好。」
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平均壽命80歲,祖孫關係可能長達25年以上,林如萍認為,祖父母是認識老化的第一個老師,從家庭到學校,可促成更多理解,打造沒有年齡歧視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