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1月上路,北市聯合醫院統計,兩個多月來,完成註記的有300多位,其中有近七成是女性。
謝小姐的母親今年77歲,罹患輕度失智症,由於父親生前因車禍,氣切插管急救,但直到父親過世前,都沒有拔管,那種痛苦,讓謝小姐和母親印象深刻,於是她和母親商量,兩人都到醫院簽署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希望自己的生命回歸自然善終。
預立醫療照護簽署人 謝小姐說:「她(母親)覺得那樣子是不舒服的,她不希望是這樣子,所以她想說她希望她在最後一段路是舒舒服服,然後順利自然的這樣子。」
預立醫療照護簽署人 陳女士認為,「死亡這條路本來就要走,多插一個管子多活兩天,等於多痛苦兩天。」
為保障生命末期病人自主善終權,我國推動的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1月6號正式實施,根據北市聯合醫院統計,上路兩個多月以來,已有超過330位民眾透過門診預約,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其中近七成是女性,以50到79歲年齡層最多,而且簽署人中、有七成五明確表達在生命末期或不可逆轉昏迷等5種情況下,不裝葉克膜、不插鼻胃管、不打營養針等維持生命治療。
北市聯醫社工室主任 楊君宜說:「不是很吉利的事情,所以不要跟我談這個事情,目前我們覺得比較大的困難點是在這裡。」
由於「病主法」規定,「預立醫療決定」得先諮商,而且屬於自費項目,衛福部已核定收費原則,諮商60分鐘以3500元為上限,中、低收入戶則免費,到時醫院會將資料上傳,在健保卡上註記相關意願。
病人自主權利法1月上路 北市3百人註記
賴淑敏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