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新創產業研發出人造雞肉,肉質跟一般雞肉口感幾乎完全一樣,只要兩個星期就能把一個細胞培養成雞塊大小的肉。不過許多民眾對人造雞肉有品質跟安全疑慮,目前還不允許上架銷售。
2013年荷蘭曾有研究團隊發表全球第一個用人造牛肉漢堡,價值超過三千萬日圓。所謂人造肉是把從動物細胞取出,予以培養所製成的肉品。現在總部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家新創企業已經成功研發出人造雞肉,研究團隊將雞隻的細胞放入培養器具,給予植物成分蛋白質等營養,經過兩週時間就能培養出一個雞塊大小的肉品。
美新創企業研究員透露,「我們給與細胞跟家禽飼料一樣的營養成分,細胞就會自然生長。」
隨著研究進展,企業期望能加速量產這些人造雞肉以降低研發費用、便於銷售,但對於畜牧產業業者來說,憂心人工肉量產後會衝擊到畜牧產業,出現激烈市場競爭。
畜牧業農家指出,「如果要銷售人造肉品的話,我希望能跟真正的肉品做區別。」另一畜牧業農家認為,「肉品本來就是從動物身上取得,(而非細胞培養)才叫做肉,我比較想吃的是動物的肉。」
儘管人造雞肉跟真正雞肉吃起來口感相同,但不少消費者仍質疑人造肉質安全性。目前美國政府農業部門針對相關肉品擬訂定法律規限,只是制定法律費時不少,當局仍未允許人造肉品的銷售。
為爭取銷售,這家新創公司把目標放在消費力強、人口也多的亞洲市場,去年先後拜訪了中國跟日本,目前已經跟日本畜產業者合作,進一步研發更具有附加價值的人造和牛肉,期待能在數十年後讓地球生產肉品都為人工製造,以解決糧荒危機。
美國研發人造雞肉 僅2週細胞長成雞塊大
陳詩童 / 編譯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