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遊客到田裡體驗採收鳳梨,也能學習醃製傳統鳳梨豆醬;高雄大樹區龍目社區發展農村旅行6年,聲名遠播,遊客最遠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但始終只能以「一日農夫體驗」或教育名義辦理半天和一天行程。
大樹休閒農業特區發展協會 謝坤淞說,「農村社區的達人,他通常沒有領隊導覽的執照,可是有導覽執照的(導遊)前輩們,他們不懂農村,不懂作物的成長過程。」
一日農夫是高雄市政府力推帶動觀光的政策,有六個區的農村可以遊玩,6年來也吸引4萬5千人參加、帶動4千萬元經濟效益。不過,因為不符合發展觀光條例,規模受限,至今只吸引21位青年返鄉。生態和農村旅遊非常有規模的屏東,目前光恆春半島就有12個社區;加上山區部落,更能由點串成面安排套裝行程,但同樣因為法令受阻。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提到,「現在已經是點線面,常常形成一個區域型的旅遊,區域型的旅遊就會涉及到套裝遊程的規劃,甚至可能需要做一些食宿的安排。」
陳美惠指出現今發展觀光條例中,並沒有給予社區空間去合法規劃,只有旅行社才可運作。台灣從1994年開始社區營造,2002年發展生態旅遊,學者認為,民間努力超過20年,累積在地旅遊能量,但要農村創立旅行社或考證照,都不適合微旅行的型態,政府應該加緊修法;交通部觀光局則預計今年底召開公聽會,檢討發展觀光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