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高通涉嫌壟斷晶片市場,去年被公平會重罰兩百多億,不過前幾天公平會卻決定跟高通和解,監察院認為有必要針對公平會這案正當性與必要性啟動調查。
公平交會在去年10月11日,針對美國行動晶片大廠高通,涉嫌壟斷市場裁決開罰234億元,創下公平會對單一公司最高罰鍰紀錄。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年,公平會本月在智慧財產法院與高通公司達成訴訟和解。監察院認為,公平會一反決議處罰立場,將針對和解行為適法性、正當性與必要性啟動調查。
文化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表示,「我們台灣應該是,因為考慮到台美合作,台美能夠在未來的第5代行動通訊合作,所以由比較高層決定,我們希望能夠跟高通合作,變成雙贏的局勢,所以公平會就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做成了和解決議。」
公平會與高通達成合解,罰鍰改成五年投資,已繳的罰鍰27億3千萬也不再追究。監察院表示,高通在行動通訊標準基頻晶片市場具獨占地位,雖然公平會日前表示,和解後罰鍰轉為投資,有助於未來台灣發展5G技術,但監察院認為公平會以犧牲法治,換取高通對台投資的產業利益之舉,是否違反其專業、獨立機關立場,有必要深入瞭解。
文化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提到,「這件事對聯發科來講,是有比較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我們台灣,原先就採用高通技術的系統製造商,手機製造商來講,他們倒是樂見其成,如果我們對高通,做了比較大金額的裁罰後,它如果離開台灣的時候,它就不可能在台灣下單。」
學者認為,會有這麼大的轉彎,應該由政府高層主導,公平會只是聽命行事,而且跟高通合作或裁罰,也必須從對台灣產業利弊正反兩面去看,至於公平會到截稿前沒有做出回應。
罰高通234億竟和解 監院要查公平會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