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首創「電玩失調症」門診 半年已300例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電玩成癮,納入精神疾病,草屯療養院106年開始,在網路成癮門診中,增加「電玩失調症」門診。求診人數年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已經突破300人次。


這位媽媽帶著女兒,一起接受心理諮商師的治療,因為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每天玩手機時間佔了一天四分之一的時間。

諮商媽媽回應,「像他們的話,就一直看韓劇、連續劇,或是打遊戲。我就很怕說他這樣又不愛上課。」

南投縣衛生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將電玩失調症中的電玩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的一種,從105年5月開始,就有93例的網路成癮患者求診,106年創全國先例,開辦「電玩失調症」夜間門診,一整年有303例,而今年半年度,就有300件案例。

南投縣衛生局醫政科長陳淑怡指出,「(當父母的)可能會把3C產品手機呀、平板呀,這些電玩的部分拿給小孩子,當作他生活的一部分,漸漸就會衍生成小孩子拿3C產品,或是電玩在使用(造成親子疏離)。」

臨床治療師表示,根據WHO的標準,玩3C遊戲或上網失去自我控制力,或是對遊戲的重要性,高過其他生活興趣,或雖然知道有負面影響,還是無法停止,且症狀連續出現12個月以上,影響社交和生活,建議就醫治療,且家人也要參與。

治療師陳鈺弦也表示,「只有家長,他在一個禮拜幾乎大部分時間可以遇到他(患者),跟我們這邊醫療處置做同步的部分。」

治療師表示,除非極端的情緒障礙才會用藥,大多數都是都是透過認知改變的輔導方式,而家人對患者的溝通和陪伴、互動,才能真正改變患者的網路及電玩成癮症,降低依賴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