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農會與業者研發"米乖乖" 上市熱銷

台東關山鎮農會和業者合作,以米取代玉米粉,研發「米乖乖」,吃起來比較脆口,受到消費者青睞,今年上市已熱銷54萬包,還將有新口味。農糧署指出,台灣米現在面臨生產過剩,一年約有六分之一的量,可用來加工。為了增加米食銷量,除了米乖乖,也正在研發米蛋黃派、米捲心酥。 ==民眾 謝小姐== (你吃得出來它是米做的嗎) 吃不出來 聽到乖乖是用米做的,民眾大吃一驚!外型比一般乖乖較為窄小的「米乖乖」,是今年初台東關山鎮農會和業者合作,以米取代玉米粉,研發出的新零食!由於稻米吸油率低,而且民眾吃了不怕麩質過敏,今年已經熱銷54萬包。 ==民眾 謝小姐== 好吃耶 它比較脆 ==民眾 楊小姐== 沒有那麼黏 比較不會有負擔吧 而且吃起來比較不容易胖 農糧署指出,台灣米已經面臨生產過剩的處境,一年糙米年產量約120到130萬噸,但當中約六分之一,至少10到20萬噸,都轉作為加工,也不會影響到白米的消費量,所以為了增加國產米的銷量,近年不斷在輔導業者開發米零食、米加工品,來解決稻米供過於求的現況。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長 林傳琦== 呈現一個供過於求的狀況 特別是我們每年還必須要 依照WTO的規範 要進口一定數量的稻米 每年拿個一二十萬公噸來做加工 應該還是非常有餘裕的 除了把腦筋動到乖乖上,農糧署目前也找了另一間食品大廠,試圖開創台版的米蛋黃派,還有別家業者,正在開發米捲心酥、米做的馬卡龍。關山農會指出,由於米乖乖只在台東關山限定販售,年底前已替農會增加一千萬元的營業額,不過,稻米用量目前僅24公噸,農民進帳有限,主要還是希望先透過飢餓行銷,打響關山米的名號。 記者 黃怡菁 沈志明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