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反對聲浪、前往中國大陸的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在連習會上,針對抗戰史觀表態的內容,都呼應習近平,有學者分析認為、建立共同的抗戰史觀,就是連戰此行的重要目的;而對岸學者則認為,兩岸不同的抗戰史觀,現在能共同討論,已經有它的價值。 連習三次會,聚焦抗戰史觀,習近平首度提及,抗戰勝利是包括台灣在內共同奮戰的結果,而連戰也以國共捐棄分歧,共同抵禦民族災難來回應,學者分析,連習除了互相呼應,也顯見中國大陸將抗戰定調為中華民族共同主導的戰爭,而且只有史觀改變了,國共問題才能解決。 ==政大外交系副教授 賴岳謙== 連戰這一次的講話 剛好跟習近平 原來的主張是契合的 我可以這麼說 因為是習近平先提出來的 連戰是後提 所以連戰應該等於是 接受習近平的 歷史就是歷史 兩岸共寫這個抗戰史 這樣子的一個主張 兩岸共寫抗戰史 才能夠解決國共的根本問題 雖然連戰夾雜國內反對聲浪赴中,但學者認為,"國共抗戰史"其實也符合國際想法和解讀;而對岸的學者表示,抗戰讓國共有深層的歷史連結,就算過去有不同的抗戰史觀,但至少現在能再進一步討論,正視史實,不論正面戰場或敵後作戰,都不應受政治局勢而扭曲。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長 周志懷== 無論是談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 但是國共兩黨是有一個 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 台灣目前這種政治氣氛底下 即將面臨一個選舉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這一段歷史 不應該從戴著有色眼鏡來觀察 周志懷認為,05年連戰訪中,就已奠定其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地位,而連戰所謂國共抗戰,反應了連戰的歷史情結,並非突破其歷史定位。賴岳謙表示,連戰此行對國內雖影響不大,但建立兩岸共同歷史經驗,對兩岸未來發展,已邁出一步。 記者 李曉儒 邱福財 台北報導
學者:連呼應習近平 建立共同抗戰史觀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