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擱淺桃園海邊 傷痕累累獲救

今年一月底,一隻母綠蠵龜被人發現受傷、擱淺在台電桃園大潭電廠的進水口,在台電員工與海洋大學共同搶救下,這隻名為「卡卡」綠蠵龜,今天中午順利在桃園觀音鄉海邊野放。 在小朋友加油聲中,綠蠵龜「卡卡」從桃園觀音的沙灘,一步步緩慢的爬向大海,準備回到自己的故鄉。 ==桃園縣上大國小學生 黃詩雲== 希望牠在回去的路程 能夠平平安安 不要有什麼阻擋牠的事 ==桃園縣上大國小學生 羅啟綸== 希望牠可以自由自在的 而且多生一點小寶寶 這樣綠蠵龜的保育 才能更加的繁榮 這隻需要六名壯丁才搬得動的母綠蠵龜,身長100公分,體重高達120多公斤,年紀大約四、五十歲,因為放在大水桶裡,被卡住無法動彈,所以被人取名為「卡卡」。 今年一月底時,綠蠵龜「卡卡」在台電大潭電廠的進水口被人發現,當時牠全身傷痕累累,幸好經過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細心照護68天後,現在已恢復健康,而且牠左後腳有個「11027」的編號標誌,經過查證後發現,原來牠是一隻在日本和台灣之間、洄游產卵的母綠蠵龜。 ==海洋大學海生所教授 程一駿== 1994年是在日本小笠原群島 母島系列南部 一個叫平島 沙灘產卵 那是沒有人的島 (日本研究員)他們上標的 我就問說 你有沒有後面看到 他說沒辦法 因為那邊島上沒有人 他說他相信牠(綠蠵龜)洄游 我也相信牠(綠蠵龜)回去了 研究團隊表示,綠蠵龜從卵孵化到成龜的存活率,約為千分之一,是珍貴的保育類動物,而「卡卡」是台灣歷年來救援過體積最大的綠蠵龜,而為了解卡卡產卵後的行蹤,研究團隊也在牠身上裝上衛星追蹤器,以作為日後生態研究的參考。 記者 賴淑敏 徐啟峰 桃園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