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壁磚與土漿疊砌而成倉庫,不同的建構方式,融合中國傳統和英式異國風格,具有百年歷史的「嘉士洋行」,共有八棟建築物,經歷過清朝通商的榮景、日據時期,以及二次大戰的戰火,是淡水口岸對外貿易的歷史見證。 1862年的淡水開港之後,洋人紛紛進駐,找尋商機,專門經營石油生產的英國殼牌公司,則在1897年買下嘉士洋行倉庫,做為貿易據點,還在場區內舖鐵軌來運輸油桶,運作繁忙情況,也為當地帶來「臭油棧」的稱號。 原本屬於私人所有「嘉士洋行」,百年來從未對外開放,但在2000年時,被列為新北市古蹟後,政府投入一億多經費,經歷四年的修復,終於得以掀開面紗,讓遊客參觀,重返19-21世紀的時光,了解淡水珍貴歷史文化。
嘉士洋行變身 淡水文化園區今開放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