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來探討台灣高鐵的問題,前兩天前任董事長-殷琪下台前表示、政府當初所提供的運量評估灌水,不過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學者說投資風險應該是業者自己評估、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政府;而且這項全世界最大的BOT案、當初簽約就不應該訂出政府以後要承接,這樣一來業者不會認真經營、也不符合BOT的精神。 曾以何時,風光場面如今黯然下台,前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辭職夕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當初錯估情勢也太信任政府提出的運量評估。學者認為,任何一個BOT案,政府是扮演計畫的啟動者,並以公權力提供協助,民間業者要投資,風險評估自己得負最大責任。 而這個全世界金額最大的BOT案,早從民國88年,台灣高鐵和政府銀行團簽下的契約,就已經扭曲BOT的精神。 高鐵通車後的實際運量每日8萬人次,和預估值18萬人的確有落差,如何突破現有經營困境,學者拿出數據,高鐵通車後,台灣西部走廊的汽車比例仍維持將近七成,如何提高大眾運輸比例,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有人期待藉由新任董事長歐晉德與馬政府的友好關係,在高鐵與政府之間位居協調,讓高鐵走出活路.但也有人認為,政府應該突破高鐵不能倒的迷思,否則在這個前提之下,任何作為都將面臨社會公平性的質疑。
殷琪抨錯信政府 學者:投資前須評估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