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Interesting Engineering》指出,美國與歐盟正試驗一項名為DAS的技術,透過分析聲波震動改變光纖內部脈衝光折射的變化,讓原本用於通訊的海底電纜也能「聽見」海中聲音,進而化身為大型被動聲納網路,可用來追蹤潛艇與船艦動態。
潛藏在海中的海底通訊電纜是為世界各國傳遞訊息的重要設備,可用於提供語音通話、串流、貿易等各式跨國傳輸服務。根據數發部統計,目前全球共有約436條海纜,且有超過95%的國際網路資訊流量都是藉此傳輸,而台灣本島則有14條對外連結的國際海底電纜。
為保護被視為水下關鍵基礎設施的電纜,美國、歐盟等國正在實驗將現有電纜改造為大型被動聲納網路的技術,可用來探測、追蹤水面船艦、潛艇與其他水下活動。
該項技術名為「分散式光纖聲波探測系統」(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原理是對電纜中的光纖發射脈衝光,光纖周圍若有聲波震動產生,就會導致脈衝光出現變化,再透過演算法就能進一步定位、分析聲波是來自潛水艇引擎、船舶螺旋槳或是地震活動,甚至可將這些活動與船舶的GPS或AIS資料對應。
外媒《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英國正在北大西洋與北海測試DAS技術;美國則已將相關數據整合進實際作戰網路中,研究如何透過AI提升太平洋地區的偵測能力;此外荷蘭、挪威等國也已展開相關應用研究。
雖然以目前技術來說,要從龐大的海浪雜音資料中過濾出幾乎沒聲音的潛艇仍有相當難度,且可能會受到惡意干擾,但由於DAS技術無須鋪設新設備,可直接利用現有電纜,且具有覆蓋範圍大、能長期監聽等優勢,國防專家認為,未來5年內就可能出現首個跨洋運作的「虛擬聲納系統」,有機會徹底改變未來水下作戰與情報蒐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