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國際記者劉苑杉報導,「記者現在所在的雪蘭莪,是全馬資料中心最密集的地區,當地投資及貿易官員就透露,2025年總共收到了10幾份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申請。」
輝達、亞馬遜、谷歌、字節跳動等中美科技巨頭,近年紛紛承諾,要在馬來西亞投資。
馬來西亞土地廣大,擁有相對穩定的水電供應與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與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相比中英文普及率高,讓 AI 模型訓練時可減少語言轉換成本,更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Accio科技公司總裁劉哲涵博士解釋,「比如說像泰國跟越南,他們大部分的數據一直都是泰語跟越南語,那這個東西它如果要做成AI模型的話,那這個數據儲存呢,它還要再轉成英文版本才能夠跟原先的大語言模型接軌,我國是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在任何的大語言模型出來之後,我們的使用率也好,接受度也好,推廣得都很快。」
新加坡長年是東南亞的數位樞紐,但土地昂貴、水電資源有限且成本高,2019年放緩了資料中心的建設。這些需求進一步外溢到一海之隔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數據中心工程師吳奇隆認為,「馬來西亞營運成本現在比較低,跟新加坡比的話還是有一個差距,不過就是它可以成為一個替代的地方,可能亞太總部我覺得還是會在新加坡,他們就是在馬來西亞會設一個分點。」
但馬來西亞的成本優勢正在縮小。今(2025)年 7 月起,馬來西亞電價導入新的分級計費機制。路透社報導,大型資料中心電費將上漲超過10%,以100兆瓦規模為例,每年可能增加 1500萬至 2000萬美元的支出。
雪州投資貿易行政議員黃思漢表示,「馬來西亞不應該繼續以一個低價位,或者是一個低廉的勞工、電費、水費、地價等等,來做為我們主要吸引外資的條件,我們有更多的強項,包括一些人才的培訓計畫,還有我們的一些基本設備,政治穩定、沒有天災。」
隨著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成形,專家分析,未來星馬兩地將互補,新加坡保留總部與高附加值服務,馬來西亞則承接大規模運算與儲存,共同搶攻東南亞 AI 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