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貝」剛移植就遭盜 花蓮縣府擬列保育物種

花蓮石梯坪海域是復育硨磲貝的重要基地,不過日前卻發生5顆移植不到一個禮拜的硨磲貝遭人為盜走。硨磲貝在台灣雖然數量稀少,但因為沒有被列為保育類,不少地區都曾發生偷採事件。海保署表示,將透過資源監測調查,強化相關人工繁養殖跟復育的可能性。

潛進大海,就看到美麗的硨磲貝藏於珊瑚礁中。花蓮石梯坪海域不僅風景秀麗,也是政府及當地民團復育硨磲貝的重要海域,但9日卻傳出遭盜挖。

豐濱鄉港口部落社區發展常務理事陳杰敏表示,「巡守隊員通知說,那裡的硨磲貝不見了,可能是我們放置的位置在浮潛區,浮潛的人看到了之後對硨磲貝有興趣,就把牠挖走了。」

石梯坪沿海立著守護硨磲貝的立牌,港口部落社區發展協會跟花蓮縣府、海保署合作,原本預計今(2025)年要分區復育30到40顆硨磲貝,卻遭盜走。花蓮縣府表示將研擬把相關物種列為花蓮保育物種。

花蓮縣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我們也會再跟在地的夥伴們,針對他們的需求看看在我們的保育區內,是不是要將這些的相關物種,列為我們花蓮縣內的一個保育物種。」

不只花蓮,屏東、台東及澎湖等地都發生過偷挖事件,硨磲貝近年因過度採補及環境污染等影響,數量大幅下降。台灣2022年曾研擬將7種硨磲貝列為珍稀保育類,但因文化等爭議暫緩列管,目前僅澎湖及台東明文禁採。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劉莉蓮說:「珊瑚是很重要建構礁體的物種,那像硨磲貝其實也跟珊瑚類似,牠的殼、還有牠固定在那邊,也會吸引其他的一些生物,就住在牠附近,甚至於是住在牠的殼上。」

海保署海洋生物保育組長羅進明表示,「2024年5月公告硨磲貝保育計畫,從硨磲貝的一個資源監測調查,強化相關的人工繁養殖、復育的可能性。」

海保署表示,雖硨磲貝尚未列保育物種,但去年已公告保育計畫,面對石梯坪海域硨磲貝遭盜問題,也將協助部落強化監測,更加完善地保護硨磲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