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揭中國施壓留學生 監控師生談論敏感議題

英國智庫UKCT「英中透明組織」在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英國院校念書的中國留學生,受到中國政府施壓,被迫去監控同學的言行,這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壓制其他國家,談論與中國有關的敏感議題。部分中國留學生曾經向教授坦承,有時還會在返回中國後,遭到官員約談。

英國智庫UKCT「英中透明組織」8月發表了一份報告「寒冷危機」顯示,英國院校的教授和學生,正面臨持續被中國留學生監控的壓力,甚至還遭受恐嚇,被迫遵照中國政府的要求,避免發表批評性的言行。

這些中國留學生受到中國政府施壓被迫當間諜,監控同學的言行,並阻止同學討論與中國相關的敏感議題,部分中國留學生曾經向教授們坦承,有時還會在返回中國後,遭到官員約談。還有中國官員曾經警告講師,避免在課堂討論敏感議題。

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教授利大英表示,「這份報告與其說是重大新發現,不如說更像是敲響警鐘,中國學生一直被鼓勵互相監視,並向(中國)當局大使館或當地政府舉報,因為這些學生在中國都有親戚,當局更容易做到施壓這一點。」

所謂的敏感議題,像是中國新疆地區涉嫌的種族清洗、新冠疫情爆發,或中國科技公司崛起等等,從科學技術、政治和人文領域,涵蓋範圍大。

還有學者受到了中國訪問英國的學者或其他中國官員、「孔子學院」工作人員的恐嚇,而「孔子學院」由英國和中國的學術機構與中國政府機構共同成立,主要是推廣中文與中國文化,但也被認定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遭受不少批評。

另外,一些在英國參與敏感研究的學者,也被中國政府拒發簽證,甚至有學者因為在英國工作,造成在中國境內的家人,受到中國當局的騷擾或威脅。

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教授利大英說,「這份報告中所指出的主要威脅,是對學術自由的威脅,在學術自由上的威脅實際來自2種,當然,中國當局會直接施加壓力,讓你拿不到簽證、不允許去到中國。」

英國大學監管機構OfS「學生事務辦公室」,已經對此發布針對保障學術言論自由的最新指引,並且從8月開始執行,內容提到如果外國政府、機構,造成大學校園發生言論審查的情況,大學院校應該變更或終止與相關外國政府機構所簽署的協議,包括外國政府資助的獎學金或計畫。如果沒有履行這些義務,將會面臨數百萬英鎊的罰款。

聖安德魯斯大學榮譽教授利大英表示,「因為這最終關係到大學應對保護學術自由的能力,所以,大學裡的中國研究系該做什麼,與中國希望英國大學展現中國正面形象的目標,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

只是,「寒冷危機」報告中也指出,部分英國大學院所在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留學生的學費,不願正視中國干預相關學術的問題。

另外,這些監視威脅,不只在大學校園,也發生在英國唐人街的華人社區,中國當局越來越積極地使用類似的手段威脅國內民眾,迫使英國當地華人就範的情況,也成了英國政府接下來需要面對、解決的課題之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