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道185號沿山公路上的隘寮社區推單車低碳旅遊,同時推廣農村保種復育,實踐農村生態永續。
隘寮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潘玉燕唱著,「走了一步眼淚掉下來,再會吧我的心上人。」
熟悉的旋律,膾炙人口的涼山情歌是屏東隘寮地區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社區協會執行長騎著腳踏車將沿山公路的人文故事融入低碳旅遊,邀請大家旅讀地方的同時也不忘愛護我們的環境。
潘玉燕表示,「做社區你如何要永續?永續發展裡面很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產業,遊程也是一種產業,還有我們的環境也是一種產業。」
社區不僅規劃綠色遊程,串聯勝利門、五落水圳與自然水塔等人文地景,還打造創意十足的「黑豬雨撲滿」,透過引流系統將雨水導入園區,兼具環保功能與地方文化意涵。
隘寮社區發展協會導覽員林美君指出,「為什麼我們要用黑豬?因為以前隘寮地區都是養黑豬,而且黑豬的經濟價值比較高,所以我們就是用我們的黑豬。」
環保集水器成為連結在地文史的象徵,資源循環之外,社區也積極投入原生作物的保種和復育,用行動守護生態的多樣性。
潘玉燕說明,「為什麼要把種子留下來?因為當農民留下來的時候,明年可以將這些種子再次復育,明年的糧食就會無缺了,這個也是一個糧食永續最重要的地方。」
從綠色旅遊到農村保種,隘寮社區用行動落實環境教育,讓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社區日常裡的生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