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衝擊藥品供應鏈 衛福部祭4大策略防缺藥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藥品供應鏈,因此衛福部祭出4大策略應對,尤其針對藥品的庫存。不過也有立委提醒,衛福部要正視健保砍價和缺藥的惡性循環,以及本土量能不足等問題。

美國對等關稅不只衝擊各大產業,也牽動全球藥品供應鏈版圖,台灣難以置身事外。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政府除了積極向美方爭取有利條件,也將啟動藥品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確保藥價合理及鼓勵在地製造等4大方向,全力穩定供藥。

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擁有國外許可證的一些廠商能夠備妥他們的藥,譬如說在製劑方面,我們希望要備存3個月,原料藥要6個月。」

有立委點出,台灣藥品供應存在多項脆弱點,包括健保砍價與缺藥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已達地板價的藥品特別容易缺貨。不過健保署長石崇良強調,只要提出合理成本,價格是可以調整的,過去一年就提高了200項。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表示,「我知道你允許他們來申請調漲,如果是因為這些,尤其是關稅這些影響,那你知道要多少時間嗎?」

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在我們的基本藥品都有預警制度,如果可能會有缺藥的情形,你6個月之前就應該要來通報。」

也有立委提醒,面對國際情勢變化,台灣必須正視藥品供應韌性問題,加強國產量能。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認為,「逼著台灣是不是要去認清我們自己藥品的供應韌性,能不能不要依賴進口,而是要加強我們在地生產的量能。」

本土製藥量能和關鍵藥品儲備制都是外界關注焦點,如何兌現穩定供藥承諾,將是衛福部要面對的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