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巴基斯坦青年拉札只有小學學歷,因為他的母親蘇勒曼沒有身分證明,生下的兒子也不能登記,沒證件就不能升上中學,只能打零工維生,他還2次在街上被警察臨檢,因拿不出證件而被捕。
無身分證婦女蘇勒曼表示,「結婚時我還很年輕,不知道身分證件的重要性,不知道往後生活會遭遇這些困難。」
拉札說:「如果我們有身分證,我們的生活可能會不一樣,我就可以繼續受教育、找一份工作、自由地走動,一切都會不一樣。」
跟這對母子一樣,不存在於官方紀錄的巴基斯坦幽靈人口還有4500萬人,多半分布在貧窮偏鄉,又以婦女跟難民等少數弱勢者為多,是童婚與黑工、人口販運高危險群。
巴基斯坦政府跟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合作,下鄉為他們辦理登記,但在父權傳統與行政效率低落的夾擊下,前路仍然漫長。
統計顯示,巴基斯坦5歲以下兒童,將近6成都沒有出生證明,因為登記費用折合台幣從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對貧窮家庭仍是負擔,而且審核程序複雜,往往要跑好幾趟才能辦妥,男人不想為此損失一天的工資,婦女又不能獨自出門,也沒有交通工具,於是多數家庭能拖就拖。
電信工作者哈里斯說道,「我們家裡有7、8個小孩,我們還沒為他們辦理任何登記或出生證明,因為還不需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家指出,「出生登記是保護的護照,這確實有助於兒童免受各種剝削侵犯,例如童婚、童工、販賣兒童等事項的法律保障。」
像拉札這樣想補辦身分的人,又因為官僚程序處處碰壁。他需要先取得母親或叔叔的文件,找醫院、律師或公證,費用可能高達幾千塊台幣,最後恐怕還得走後門,行賄打點官員,收入微薄的他實在難以負擔。
拉札表示,「我還在努力登記,但國家資料庫要求父母身分證,我沒有,我父親去世了,只有死亡證明,但沒有他們發的文件。」
巴基斯坦2000年推出生物特徵身分證,跟現代生活越來越緊密結合。沒有身分證除了不能上學、打疫苗、找到合法工作,也沒有投票權、領不到社會福利,長期下去將擴大階級不公,對國家治理、選舉代表性與社會穩定都是隱藏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