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新藥欣智樂療效數據不足 專家不建議納健保

衛福部今(2025)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不過首款申請健保給付的「欣智樂」因長期療效數據不足,專家會議不建議納健保;另外一款「樂意保」因剛剛送出申請,是否納健保,預計明(2026)年第1季出爐。

跟著音樂律動、活動四肢,到日照中心上課長輩努力跟上節奏,其中也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照顧家屬除了送她融入團體、減緩退化,也很關注失智新藥的資訊。

失智症家屬表示,「這個藥還在實驗階段,現階段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如果是有效果的話,當然會想要去嘗試看看。」

衛福部今年核准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創新針劑「樂意保」與「欣智樂」,都是透過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延緩神經退化。各大醫院也自6月底開始自費施打,因藥價昂貴,各界關注是否納入健保。

健保署長石崇良31日備詢時證實,專家會議就「欣智樂」討論,認為雖然臨床試驗有療效,但是缺乏長期的效益數字且藥費高昂,故不建議納入健保給付。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回應,「如果有新的資料跟新的證據,能夠讓我們在評估上有一些調整,我們會再評估。」

新藥是否有機會納健保?失智症協會也密切關注。協會指出確實有非常多民眾諮詢,但限制條件多,真正進入評估者不多。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說明,「目前像我們知道以日本為例,政府其實是對相關藥物有補助。對於家庭而言,藥物的可近性也包含經濟是非常重要,我覺得家庭需要更完整的相關資訊,來去做整體的評估。」

協會認為,新的針劑藥物確實讓治療多了一種選擇,不過用藥目的一樣是延緩非根治,關鍵還是要回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對照顧者的後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