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監受刑人保外就醫後脫逃犯案 矯正署:未來評估採電子監控

新竹監獄發生受刑人保外就醫卻脫逃,還犯下性侵案,引發社會關注。矯正署強調,將強化監管,未來對保外就醫但有犯罪危險者,會採取不定時訪查、視訊查核等,也會評估電子監控的可行性。監所關注小組則認為,即便獄方通報檢方有受刑人脫逃,但如果檢警沒有積極查緝,恐怕就形同只有通報,呼籲監所跟警政系統間的制度要更完善。

2022年8月發生震驚社會的台南殺警案,造成2名員警殉職,犯案就是外役監逾期未歸的逃犯林信吾;屏東看守所也曾發生有受刑人到監外作業時,打傷農場員工後脫逃。

近年來不時發生外役監受刑人逾假未歸被通緝,現在又有受刑人江昱賢趁保外就醫的機會,不只失聯還連犯2起性侵案,監獄的監管與通報機制是否出現漏洞,引發質疑。

監所關注小組執行長陳惠敏認為,「政府之間的互相勾稽的狀況做得不好,地檢署發布通緝以後,如果他沒有積極尋找當事人的話,那也不過就是一個通報系統。在我們的系統上,也許警察是在可能路邊臨檢,或怎麼樣的時候才會,有遇到就遇到,沒遇到就算了。」

江昱賢失聯超過20天,成了再犯刑案的空窗期。民間團體直言,獄方和檢警的聯繫密度仍待加強。

根據矯正署統計,2012年到2022年的10年間,外役監逃脫49人,其中45人是在返家時逃跑,一旦受刑人逃亡無法掌握,都可能成為社會安全隱憂。矯正署強調將強化督管,對有犯罪危險者實施高強度追蹤,例如不定時訪查、視訊查核,也將評估電子監控的可行性。

矯正署副署長林明達表示,「我們會盤點保外醫治個案的前科、犯行、健康恢復狀況等面向,然後會進行風險分級。」

目前依規定,受刑人病況改善後,監獄應指定7天以上的時間,通知受刑人至指定的地檢署報到、返監執行。

矯正署也表示,會從法規面改善,對沒有準時報到返監者,建立即時通報機制,加速檢警通緝查辦,希望在保障社會治安的前提下,也兼顧罹病受刑人的醫療權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