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中學校車去(2024)年3月在台北文山隧道翻覆,造成事故24人輕重傷。運安會今(28)日發布調查報告顯示,除了駕駛行經隧道時有超速,導致車身不穩,撞上隧道壁翻覆外,調查更發現,隧道北向中線車道鋪面層,因車輪荷重長期摩擦,造成「磨光」損壞,也可能增加打滑失控風險。
校車翻覆在隧道,導致2人重傷、22人輕傷事故,這起發生去年3月的康橋校車意外,經運安會調查發現,承包的龍萊交通公司遊覽車,駕駛員在進入隧道後,有持續加速超過速限的狀況。
而駕駛員感受到車尾晃動後,使用主煞車及排氣煞車減速,6秒內進行4次轉向操作,致車身不穩,撞上隧道壁面而翻覆。運安會更指出,事故駕駛員在事發後未能確認搭載學生人數,及引導學生逃生至安全處。
公路局台北監理所運輸管理科專員林維新表示,「超速的話,其實有道路安全交通安全罰則可以罰,負責人還有所有駕駛在去年6月份,我們實施3次的教育訓練,針對安全訓練及緊急逃生方面特別加強。」
另外運安會也認為,文山隧道北向「中線車道鋪面層」被長期摩擦損壞,且從2005年通車以來,未曾執行鋪面養護工程,可能增加車輛打滑失控的風險。
實際重回事故現場,北市新工處已在去年6月底將鋪面更新為「柔性瀝青路面」,不過新工處解釋,更新作業是早在車禍前就開始規劃,主要是接受到民眾陳情,剛性路面行車舒適度不佳。
台北市新工處副總工程司王志良指出,「剛性鋪面有行車舒適性的問題,針對柔性鋪面、AC鋪面本身的抗滑,目前中央並沒有規範。」
北市府指出,目前國內針對市區道路鋪面,並沒有防滑檢測規範及檢測方式。運安會也呼籲國土署和交通部,可研議制定市區道路,和國道及省道的剛性鋪面抗滑設計及養護機制,讓養護機關有所依據,提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