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日本課徵關稅降至到15%,讓台美關稅談判進展更受矚目。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正在努力談判中,也強調談判團隊會在堅守2原則、4任務的情況下,爭取更好稅率。不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稱,如果不同意開放市場,可能被課更高關稅,引發外界擔憂台灣可能開放美牛內臟等,當成談判條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就抨擊,如果開放內臟市場,國人反應會非常激烈。
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我們正在努力進行當中。」
台美這週展開第四輪對等關稅實體磋商,卓榮泰強調努力談判,由於美國對日本關稅降到15%,讓台美關稅進展更受矚目,尤其川普先前點名,計劃對進口藥品徵收200%關稅,讓外界擔憂衝擊台灣的藥品供應鏈。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陳全文表示,「消費品的話,你可以少用或是不用,可是藥品基本上生病你就非用不可,漲的價格一定會回到美國的消費市場,那個藥品市場去。」
陳全文認為,藥品高關稅對台灣市場的直接衝擊相對較小,但主要的衝擊會是全球藥品供應鏈,可能出現藥品無法穩定供貨的風險。除了藥品和半導體關稅,在野陣營更擔憂開放美牛內臟跟絞肉進口,和放寬美豬萊克多巴胺劑容許量,變成談判條件。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開放了這些內臟,開放了這些市場,我相信一定會對我們國人的健康,國人整個反應一定會非常激烈。」
行政院強調會秉持深化台美經貿、互利互補,以及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確保糧食安全等目標,持續跟美方談判。學者分析,日本可以談到比印尼19%更好的15%稅率,除了開放市場,最大主因就是投資5500億美元,但台灣宣示的4大底線,恐怕增加談判難度。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我們可以強調,我們去投資美國是生產,美國沒有辦法生產的東西,日本去投資美國它生產的東西,是美國本來就有的技術,我們應該要強調這一塊。」
邱達生表示,如果台灣在汽車關稅上讓步會損及產業利益;取消美豬、美牛產地標示、放寬限制,會引起民眾對健康疑慮;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可能衝擊國內糧食安全,政府談判除了讓美方認知到台灣有協助美國再工業化的能力,加上提高國防預算、加碼能源採購或對美投資,才有機會爭取比日韓更有優勢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