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襲台直撲嘉義縣布袋鎮,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滯洪池,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掀翻、破裂,引發民間團體擔憂,破碎光電板有汙染水體生態的風險,呼籲政府盡速清除善後。經濟部能源署也特別聲明,受損規模約15MW(Mega Watt),呼籲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整體災情。
水面上一塊塊太陽能光電版,如今整片遭受嚴重破壞,大量堆積在一旁。颱風丹娜絲過境,位於嘉義的布袋新塭滯洪池與義竹東後寮滯洪池,都大受影響。
廠商預計要在2天內完成清理作業,不過設置光電板的地方原本是滯洪池,現在破碎材料堆積,引發質疑,是否可能釋出對生態有害物質,或者是引發短路或引燃風險。
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認為,「水面型其實非常不穩固,像這樣強風就整個毀掉,沒有經驗說它會造成多大影響,可是大面積的光電板在水裡面,這總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情況,應該是盡快來做處理。」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太陽能板被破壞主因是瞬間強風導致浮台下方錨定斷裂。目前評估新塭滯洪池設置容量達35.5MW,目前受損規模約為15MW,所有損壞範圍都在案場內部。不過日前發現屏東佳冬外海太陽光電系統也被破壞,外界擔心對環境影響大。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綠能中心主任余適伯表示,「即便是經過風吹日曬,也不會有任何化學分子,等於是化學原料的跑出來,要注意鋁框斷掉在下面的殘留,這些都是需要專業的單位去進行清運。」
除了環境影響,是否影響供電,專家分析,目前受損規模15MW約現階段光電容量的千分之一,對發電影響不大。
經濟部能源署也發聲明,呼籲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整體災情,將於2天內完成損壞模組及非固定設備的全面清理作業,並強化後續檢修與提升,確保安全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