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設備隱蔽 犯罪手法惡劣
台北市刑大科技犯罪偵查隊偵查佐吳洲權指出,現今偷拍裝置已經進化成微小鏡頭與錄影設備的組合,能透過WiFi或記憶卡記錄影像,更可加大電池或搭配行動電源使用。這些針孔攝影機通常會透過偽裝方式藏匿在生活用品中,例如面紙盒、插座、偵煙器,或其他印有深色圖樣的物品,以達到隱匿鏡頭的目的。吳洲權強調,市售針孔鏡頭皆為黑色,因此偷拍者會選擇印有黑色圖案的物品做為偽裝表面。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吳姿瑩觀察到的現象,顯示更加惡劣的犯罪手法。偷拍者不再滿足於私密影像本身,更盡可能獲得識別化後的真實訊息。犯罪者會在偷拍場所外守候,試圖拍到受害者的正面或其他可被辨識的身份資料,例如制服、工作證、學校資訊等,以提高影像的「市場價值」。
偵辦難度高 集團化犯罪應從前期遏止
偷拍不僅隱密難防,更是執法難度極高的犯罪。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陳祥薇說明,即使當場抓到嫌疑人,對方若拖延時間以刪除所有影像,在失去犯罪證據的情況下,人贓俱獲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情。
陳祥薇進一步指出,近年偷拍犯罪有集團化的趨勢。她將偷拍犯罪歷程劃分為「成魔四階段」:觀看、購買、拍攝販賣、形成平台或營利組織。這些人雖彼此不認識,卻透過網路交流如何選擇拍攝對象、器材與上架方式,進而完成偷拍影像的市場販售。為了杜絕犯罪組織化,陳祥薇期許能在「成魔」前期,就阻絕後續的犯罪可能。
陳祥薇坦言台灣的偷拍問題非常嚴重,創意私房的犯罪事件中有80%是偷拍系列,破獲包含創意私房在內的數個犯罪集團後,2024年她再度發出400多張搜索票,鎖定暗網內涉及兒少性影像買賣及持有者,意在終止前端犯罪。並期許透過不買、不看性影像,降低犯罪產業鍊的供應量。
構築個人防線 反偷拍怎麼做?
面對防不勝防的偷拍風險,反偷拍技巧與自我保護變得格外重要。台北市刑大科技犯罪偵查隊偵查佐吳洲權指出,最容易發生偷拍的地點是廁所,不僅因為空間私密,亦因針孔攝影機容易藏匿其中。
民眾可透過購買偵測設備來進行自保,例如,WiFi訊號偵測器能查找不安全或名稱不明的WiFi訊號來發現偷拍設備,而鏡頭發現器則能透過反射光點找到鏡頭位置。但吳洲權也提醒,這些設備產品良莠不齊,建議民眾至實體門市試用,並確認產品來源與功能是否經過認證。
除了器材輔助,一般民眾也可利用手機手電筒照射可疑孔洞,觀察是否有反光點來辨識鏡頭;同時,開啟WiFi搜尋,若出現無法連線又標示不安全的訊號,也應特別留意其是否為偷拍裝置所發出的訊號。
實體店家也逐漸提高警覺。監控設備業者蔡小姐表示,他們在售出商品前,會詢問顧客使用場景,若顧客意圖安裝於廁所或房間,將會拒絕販售,也不會答應顧客想將攝影機客製為可疑造型的需求。
制度強化的必要 行為入罪與器材管控並進
偷拍影像的販售與拍攝已是法律明訂的違法行為,但目前規範「購買」的法律尚不完備。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僅購買未成年人的偷拍影像屬違法行為,對於購入或持有成年人偷拍影像的行為,目前法律仍無明確罰則,導致偷拍犯罪的需求端無從入罪,成為產業鏈中最難切斷的一環。
此外,杜瑛秋也呼籲應針對針孔攝影器材實施實名制與販售管制,當警方查獲可疑設備時,能藉由來源追溯購買者,進一步強化偵查與預防成效。
對此,吳洲權表示,目前針孔攝影機尚未被列為管制品,相關偽裝造型也未受規範。部分實體門市雖會註明拍攝設備來源,甚至能由影像上的編號推論出使用者,但在針孔攝影機未被列為管制品的情況下,仍難以追蹤網路販售與非法流通。
自我防線之外 公權力應積極介入
今年五月台北市通過公共場所防止針孔攝影管理辦法修正案,明訂需執行針孔攝影機偵測的公共場域,並規定這些場域每個月至少需執行一次反針孔攝影偵測。這是以地方自治規則對公共場所針孔攝影進行防範與管理的首例,其他縣市也考慮跟進,期望能藉此實質減少犯罪行為。